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铁门上。
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它撬开。
这时,钥匙轻盈地走来了。它把瘦小的身躯塞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嚓”,大锁应声而开。
“为什么我费了那样大的气力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将它打开了呢?”铁棒惊讶莫名。
钥匙莞尔一笑:“很简单,因为我最懂它的心。”
这是一则心理寓言,题为“钥匙与锁”。
19年前,这则寓言给予贾益芹极大的心灵震撼。当时,初出茅庐的她暗发誓言:“我也要掌握这样的钥匙,去开启特殊孩子的心灵之锁。”
“言必行,行必果”。
19年后,贾益芹业已成功地拥有了“三把钥匙”,——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三把钥匙”。
钥匙一:“带着微笑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离学生近一些,离真正的教育就会近一些。”这句言近而旨远的话,是贾益芹奉行不二的工作信条。
可是,怎样消弭聋孩子天生的自卑感和畏惧感,从而毫无障碍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呢?
贾益芹自有“独门绝技”——微笑。
在淄博聋人学校,贾益芹担任政教主任。这一头衔的职能,不言而喻;学生望而生畏,当在情理之中。可是,贾益芹置身于校园,总是满面春风,蔼然可亲。面对迎面走来的学生,一脸笑意的她,或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学生的肩,还时不时地伸出大拇指——“你是最棒的”。
据该校老师介绍,“低年级的几个‘小不点’,每次见了贾主任,都会飞奔着扑入她的怀里。而贾主任,则像抱着自己的儿子一样乐不可支”。
“贾老师,你的微笑真漂亮!”学生这样赞美她;“贾主任,你的微笑让我们感到温暖。”家长这样赞许她。
微笑,让贾益芹走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每每听到‘干姐姐’‘干妈妈’这样的称呼,虽然觉得好笑,但有成就感。因为,这是聋生所能理解的最亲切的称呼。”
谈起学生,贾益芹一脸富足。
钥匙二:“教育聋生要有‘铁杵磨针’的耐心”
“我们应怀着一份美丽的心情,陪伴学生静听花开的声音。”贾益芹郑重地说,“在特殊教育学校,急躁是教师最不可取的心态。”
在淄博聋人学校,为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音节,老师们往往想尽办法,喊哑嗓子。尽管换来的声音依然含混不清,但只要音节正确,就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了。
由于受到手语的限制,聋生常会出现诸如“星期天,我在家里水饺”的病句。怎样使聋生弄清“水饺”与“包水饺”的区别?贾益芹的做法是:把面粉、馅料、水饺带到教室,先是指着包好的水饺,一一询问:“这是什么?”聋生回答:“这是水饺。”然后,一边包水饺,一边发问:“老师在做什么?”“老师在包水饺”,又是一遍遍的问答。课后,把水饺煮熟,师生一面吃,一面反复问答:“你在做什么?”“我在吃水饺”……
就这样,贾益芹一点一滴地把课堂融入生活,日复一日地开启着聋生的思维与智慧。
成兆科,曾是贾益芹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上课削铅笔,吃零食,与同学交头接耳,还时常把毛毛虫放进女同学的书包里……
怎么办?贾益芹发现,成兆科生性好动,片刻也安稳不得。于是,贾益芹“顺水推舟”,任命他为体育委员。同时,师生秘密约定:先管好别人,再管好自己。
这一约定岂不荒唐!一个疏于自我约束的人,又怎能管理他人?
“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想让他通过发现、纠正他人的错误,来实现对自我的观照和警示。”贾益芹一语道破初衷。
当然,成兆科的转化并非立竿见影,隔三岔五地出点“幺蛾子”,自是“家常便饭”。对此,贾益芹有些“姑息迁就”,只是在课堂上、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扫他一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后来,成兆科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已从长春大学毕业,在厦门工作。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贾益芹深谙此道。
钥匙三:“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爱,最高的教育智慧也是爱”
称呼学生,贾益芹有一句口头禅——“我的孩子们”。
贾益芹说,聋孩子常驻学校,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学得开心,过得充实,有一种家的感觉。基于这样的想法,她给学生过生日,为贫困生捐款捐物、垫付医药费,就顺理成章了。
“对聋孩子仅仅付出保姆式的爱是不够的,更需要有智慧的爱。”这是贾益芹对“爱”的深刻认识。
“不要让学生惯于接受别人的爱,要让他们懂得责任与感恩。”为此,她起草了《感恩与责任教育计划》,实施了“感恩教育六部曲”。
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抚摸着父母粗糙的大手,痛哭失声;父母捧读着孩子的家书,哽咽不止。由此,学生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文明、节约、向上的风气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一粒粒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5月底,贾益芹给即将毕业的中三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人生课”:学会做人比学会求知更重要,学会合作比学会竞争更有效!我的孩子们,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奋力争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吧!
拳拳之心,谆谆之言,其处情理,可谓兼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