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特级教师、淄博市盲人学校校长路荣喜从事特教工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践行诺言,率先垂范,把大爱播撒给他的学生们。
诺言的践行者
“让一个残疾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就等于送给他一个饭碗,救活一个家庭,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残疾孩子终身发展负责,我们的事业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光辉事业。”这是路荣喜上任伊始的诺言。
1998年,路荣喜被任命为淄博市盲人学校校长。他认真总结学校近四十年的办学经验,制定出淄博盲人学校首个五年规划,以“满足每个孩子教育的需要,培养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为办学宗旨,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一”是一个目标,即创建山东省首家规范化盲校;“二”是两个转变,即现代特殊教育思想和办学功能的转变;“三”是三个带动,即名师骨干带动、教育科研带动、职业教育带动;“四”是四个保证,即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科学管理依法治校保证、广泛地社会参与办学保证、周到细致的后勤工作保证。2000年,路荣喜抓住庆祝淄博特殊教育发展四十年的有利时机,积极创建省规范化学校。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进行,路荣喜白天与全体教职工一道顶烈日、冒酷暑翻土种草,整修学校环境;晚上与有关人员加班加点,研究落实争创措施,连续十多天不回家,吃住在学校。无论从专业室的筹建,还是无障碍化盲道的设计,甚至连盲生睡床都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成功创建为山东省首家规范化盲校。
路荣喜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向着一个新的目标前进。他带领学校职工,协调相关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立起了低视力教室、多功能信息教育室,为培养盲、低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供了现代化学习环境;实施了“班班通”工程,让每个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开通了“齐鲁特殊教育网”,使该网站成为了全省特殊教育、全国盲教育的信息资源中心、远程学习中心和网络教研中心。2002年9月,淄博市盲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三大联系点之一,2009年5月,该校被教育部、中残联、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爱心的播撒者
“没有爱心,办不好特殊教育。”路荣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淄博市盲人学校学习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有的面临辍学的危险。为使学生留得住、学得好,顺利完成学业,路荣喜策划启动了“扶盲助学——光明工程”,充分利用助残日、盲人节等节日,发动社会捐款捐物,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目前,在淄博市盲人学校学习的贫困学生全部得到了免费教育。贫困生徐亮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成为淄博市第一个残疾人本科大学生。但由于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一度产生放弃上学的念头,路荣喜经过多方协调,为徐亮凑齐了学费,帮助徐亮圆了大学梦。同时,路荣喜还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做学生“在校第二家长”活动和“一年一日捐”活动,与学生结成对子,为学生献爱心。每逢周末,路荣喜便和2至3个视障孩子组成一个“家庭”,请他们到家里过周末,改善伙食,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年一日捐”活动中,路荣喜在带头捐助的同时,还将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的3000元奖金无偿捐献出来。在他的带领下,淄博市盲人学校教职员工与学生结成帮扶对子38对,捐助扶困助学款物6万多元。
教研的引领者
“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要处处作表率。”路荣喜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引领者的良好形象。在学校教学上,路荣喜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课程方案,把文化课程和特殊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发展上,路荣喜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先后成为中德视觉康复、中美教育技术、中美学前多重残疾三大项目学校,提升了学校的档次和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路荣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了“分项实施、分类达标、循序渐进、学用结合、总体推进”和“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培训方案,使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解决学生求职就业上,路荣喜积极探索与市场接轨的新路子,成立了淄博盲人学校康复按摩中心、山东省首家中医按摩医院——淄博中医按摩医院,既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又安置了近30名学生就业。近年来,路荣喜先后有20余篇论文分别在省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主持编纂校本课程教材8本,课题研究成果《视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评估》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国际特教会上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