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聋校教师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现象浅议

  • 2012-01-06 00:00:00
  • 毕玉俭 王其虹 贾益芹
  • 聋部

  
  教学相长。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强。可是聋校教师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却呈现出一种反常的退化趋势。先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退化,进而波及到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这是广大聋校教师普遍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一、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受特殊的语言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聋校客观上都存在着汉语和汉语手势语言共存的“双语环境”。在这里,汉语手指语、手势语多种交际手段都在被使用着。生活于其中的教师,尽管都传统地乐于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但是却以每时每刻地受着手势语言的影响。在这种语言环境地影响下,造成了聋校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化。
  2、放松了对语言的学习和锻炼
  一方面,学校的领导在加强教师业务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中,忽视了对教师口语和书面语的学习和训练。有许多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聋教育只要掌握了手语和指语就可以了,至于口语和书面语则无关紧要。
  3、没有摆正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大纲》规定:“聋校的课堂教学、师生间的语言交往手段必须以口语为主,凭籍课文,合理运用手语、指语和板书作辅助手段。”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以口语为主,其它语言形式为辅?到底怎样使用手语和指语才能算合理?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解决。课堂教学仍旧停留在动作演示,形象模拟与手势比划上,而并未认真进行口语教学,从而丧失了讲台练口这一绝好的机会。
  4、受特殊的语言交际工具――手语的影响
  一方面,手语的词汇极为贫乏,远不能适应汉语言表达的需要,教师在遇到不能用手势表达的词汇时,就往往略去不说,这就造成了教师“肚里有货,嘴上倒不出来”,另一方面,手语的句法规则同现代汉语的句法规则很不相同。“十分”“很”“非常”等程度副词,在手语中则往往被省略而代之以脸部表情或夸大手语动作的频率与幅度。教师长期使用手语,受其影响就常常出现说“哑巴话”现象。
  二、针对聋校教师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现象所采取的措施
  1、经常组织锻炼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各种活动。
  首先,学校要把口语和书面语列为考察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内容,使教师在思想上切实认识到口语和书面语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多组织一些像“朗诵会”“普通话比赛”“即兴演讲”“读书看报”等锻炼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
  2、积极推进口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使用口语教学。同时逐步提高聋生的看话、说话能力。只有积极地推行口语教学,才能有效地发展聋生的语言:只有聋生语言发展了,才能改变“双语环境”,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交际用语创造条件。
  3、从看、听、说、写、讲等各个方面来锻炼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看,是指广泛阅读优秀的文章;听,是指要注意收听电视、收音机等播音和各种精彩的演讲;说,是指用语要坚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不讲哑巴话。写,是指教师应经常动笔写“下水作文”和教学日记等。讲,是指在讲强上要坚持用语通畅,主动、形象、系统。
  4、合理使用手语、克服手语造成的干扰
  首先,手语词汇应尽量向规范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其次,充分利用指语来完善手语。这样,既能使用手语在师生间起到交际作用,又有利用手语向有声语言接近、克服手语对教师语言的干扰。
  
  
  
  
  
  
  
  
  
  
  
  
  
   (原载1996年11月《现代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