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 2012-01-06 00:00:00
  • 盲部教务处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出背景
  教师职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职业活动之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很早就存在着教的活动。如:《尸子》曰:“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周易·系辞》记载:“神农氏制来招,教民农作。”《孟子·滕文公上》载:“设为库、序、学、校以教之。库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王制》曰:“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虽然教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其专业性却一直受到质疑和挑战。埃利奥特等西方学者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职业等被并称为“四个伟大的传统专业”。而史汀内特、曾荣光、韦伦斯基等人通过对教学工作的特征与专业标准的吻合程度的分析认为,教师职业与己确立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存在一定差距,是一种“准专业”或“半专业”。[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培训时间较短、社会地位较低、缺乏专业自主权等。
  这种现象逐渐得到了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振兴教育的基础力量,教师这一群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而来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成为了一股逐渐强劲的思想风潮。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工作建议》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90年代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则明确指出,“专业化”是“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达喀尔行动框架》中,更加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道德规范和职业特性”的战略目标。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和其专业化发展,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较之普通教育而言,特殊教育是以残疾儿童少年作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其教育活动更为复杂。所以,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应掌握教师具有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之外,还应掌握关于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医学、康复、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对残疾儿童身心缺陷进行诊断、评估及教育、康复等更为综合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特殊教育能力[2]。也就是说,特殊教育职业是一个对教师专业化要求更高的专门职业。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界定
  (一)专业
  “专业”一词最早是由拉丁语演化而来,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专业”的解释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门;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
  我们这里探讨的专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1933年,卡尔·桑德斯和威尔逊在其著作《专业》中,首次为专业下了定义,“所谓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3]目前,一般来说,专业指的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为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种职业被认可为专业,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条特征:
  1、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越来越多。任何职业都具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对社会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专门职业则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是整个社会存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发展不利,就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具有独特、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门专业,必须建构起自己相对完善、独特的专业理论体系,确定专业知识的框架,明确专业活动的对象和范围,掌握从事这一专业的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的专业组织
  专业所依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能被专业人员所掌握和垄断,因此,只有业内人员才有能力、资格对业内的事务做出判断,如审核执业者的资格与能力、专业水平与道德等,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而为了更好的掌控这一自主权,就必须建立起一个权威的专业组织,处理业内事务,约束从业人员。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定论。代表性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地位而进行努力和斗争的结果,前者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为教师职业专业化。[4]两者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中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职业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5]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实现这种发展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也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静态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6]
  应该说,这两种界定有其相通之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概念其实是强调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7]这三个层次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就会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特殊教育职业是一个对教师专业化要求更高的专门职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隶属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是一项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社会活动。它体现了特殊教育教师自我角色塑造的过程,也体现了特殊教育教师在整个社会及职业系统中的价值定位与认同。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特殊教育教师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努力,获得合格特殊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资格的培养和成长的过程,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地位的确立过程。这共同构成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人才高学历化,教师资格制度化。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学历有显著提高的趋势,目前大都提高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一部分研究生也补充到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中。教师需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
  第二,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受到格外重视。一方面延长特殊教育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学习年限,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特殊教育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及进修工作。教师成长向培养培训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三,在终身化背景中,以专业化为方向,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素质提高。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教育应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打破职前和职后相互独立的局面,实施一体化教育,使教师终生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强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征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既保留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特征,又有其专有的特点。
  (一)共同特征
  根据目前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主性
  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仅在选择、设计、实施和评价、反思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具有自主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并使之转化为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部动力。
  2、连续性和阶段性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远而动态的过程,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点。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态度、价值、信念,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自己,表现出符合不同需要的教师角色行为。而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职前教育阶段、入门适应阶段、在职任教阶段等,他又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
  3、情境性
  教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教师的相当一部分知识和能力是依靠在教学情境中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而获得的,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就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学情境相联系,同时与同事、专家、家长合作,在学校中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4、多样性
  教师工作并不是单一内容的单调重复,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了解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评价学习效果等,教师专业化发展则具体体现在这些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体现在教育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发展,还要体现在认知、情意等各方面的成长。
  (二)专有特征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有特征有以下几点:
  1、独立性
  特殊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特殊教育教师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和普通教育教师相比,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中,必须保证相对独立性,建立相互依赖又相对独立的教师培养、培训、进修体系,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不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
  2、复合性
  特殊教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塑造、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等多重教育任务,要针对每一个特殊儿童,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残疾与缺陷的诊断与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康复、教育和训练,这种情况在普通教育中是不存在的。这势必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简单局限在普通教育的樊篱内,需要涉及教育、康复、医疗、心理等各个方面,具有复合性。
  3、创造性
  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丰富的理论资料和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尤其在掌握特殊儿童心理特点、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训练等方面,都需要老师发挥创造性自己探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上,也应该体现创造性,让特殊教育教师获得创新创造的能力。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从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教师职业由无须专业训练的“自由”的“职业”转变为必须经过一定培训的职业。“师范教育代表一个使教学专业真正成为专业的正式过程”。继法国之后,德国法克兰于1695年在哈雷创办教员养成所。以此为标志,教师仅凭个体经验的随意教育行为开始“解冻”,教师教育开始了艰难而又曲折的专业化旅途。
  在传统社会里,教师是一个相当自由的职业,没有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只要有知识和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开馆设学,教学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局面在教师教育机构成立以后逐步得到改变,尤其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行义务教育,以此作为应对工业革命在劳动者素质方面新要求的策略。教育第一次成为公共事务,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干预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于是一些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创立培养教师的正规机构,规定教师任职资格,规范教育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客观而论,这一时期教师教育远非包容专业化的全部内涵,更多的是一种职业训练,只能是教师专业化的初始阶段。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侧重于追求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以及权力、地位、利益、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借助于强化具有标识功能诸因素的作用,进而达到提升专业地位的目的。
  在这一百年里,人们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世界大战警示人们要提高综合国力。面对当时社会的急切需求,世界各国选择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策略。这就意味着受教育者数量增加和层次提高,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政府通过采用延长教师教育的年限,提高教师培养规格,实行教师培养渠道多元化等措施,来化解这种矛盾。教师教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得到高速度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取代了对教师数量和规模的需求,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空前程度。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政治、军事对垒的两大阵营。对立的两极都企图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方,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教育。从60年代开始,掀起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这场教育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和设计者,期望通过某种局部的变革,达到受教育者知识量的增加、知识结构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等目的。教师教育与这种改革相对应,仍停留在知识量的积累、知识结构的调整、教学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
  众所周知,改革遇到了阻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人们困惑、迷茫,而后反思、探索,这就酝酿和激发了80年代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也随之而发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经济竞争激烈,各国普遍重视人才培养,从8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师资质量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于是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专业化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教师个体专业化水平成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心。
  五、特殊教育信息化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提出了高要求。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分为三类:培智学校、聋人学校和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为盲、聋哑、弱智、自闭症、脑瘫学生提供教育。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不同,程度不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需求进行专业化分配。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仅肩负着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康复环境,让有能力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而且,目前很多针对盲、弱智、自闭症、脑瘫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由教师开设校本课程,自编校本教材。特殊教育学校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教育一线工作的特殊教育教师。所以,无论在教育、心理、科研等各方面都要求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是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学生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受益,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康复效果,是信息化时代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要结合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一)五阶段发展理论
  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掌握比普通学校教师更多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满足学生学习康复的教育需求。特殊教育信息化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经历五个阶段。
  关注阶段。特殊教育教师中一部分是特殊教育师范毕业,一部分是普通教育师范毕业,还有一部分是非师范毕业。一些教师在从事特殊教育之前没有特殊教育教学经历,更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很多机械设备和专业软件。即使一部分教师对一些基本、常用的软件如PowerPoint、Blog、网络等比较了解,但也没有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这个阶段,特殊教育教师开始关注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并渴望掌握这些技术手段。
  学习阶段。特殊教育教师通过同伴互助、网络学习、查阅资料、集体培训等方法开始主动学习应用于特教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设备和软件。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了解并逐渐应用技术手段,尝试在教学中应用这些设备和软件。适应阶段。特殊教育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现代信息手段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将这些手段和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并能很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反思阶段。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更新和学习教育技术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对自己的信息化专业发展提出更高地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相融合,让课堂最优化,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和康复需要。周期阶段。特殊教育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手段后,继续关注、学习、适应、反思自己。掌握特殊教育信息化手段是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把新知识应用于教学的循环过程。
  (二)教师职业周期发展理论
  教师职业周期发展理论是以人的老化过程周期来推理教师职业发展的周期。费斯勒认为教师个人发展和组织环境共同影响着教师职业周期的发展。教师职业周期发展是教师自我发展和其所在的学校、家庭等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教师的职业周期发展理论,特殊教育教师在信息化中的专业发展受到教师自我的主观动能性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来自于个人环境:家庭、积极因素、危机、个人性格、业余爱好、生命阶段;组织环境:规章、管理风格、互相信任、社会预期、专业组织、工会。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职业周期:职前、入职、行动能力、热心成长、职业受挫、稳定停止、职业滞劲;职业退出。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按照一定的周期规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
  六、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8]这句话阐明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这一职业以及整个教育的重大影响。具体到特殊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社会普遍对特殊教育不太重视,甚至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社会价值也是存在很大争议。就我国特殊教育的实际状况而言,推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尤为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重新审视和把握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
  长期以来,教师这一职业受到社会的赞美,是由于教师为他人成长、为社会发展作出奉献的高尚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不是由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今的教师,不能简单停留在继承与传递的层面上,而是要和学生互动发展,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并不是人人可为的简单工作。正如歌德所说,对于我们经常向他请教的人称之为老师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并非每一个指教我们的人都配得上这个称谓。
  由于特殊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在知识传授上似乎要求很低,这也使相当多的人并不认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但在特殊教育实际中,教师要根据每个教育对象的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将看似浅显易懂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康复、教育和训练,涉及教育、康复、医疗、心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相对于普通教师,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更专业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推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重新审视和把握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特征,从而确定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二)有利于树立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意识,增强职业价值感职业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认识和期望。职业价值感是指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成就的估计,对社会回报的满意程度。传统的职业价值有经济价值、安全价值、伦理价值等,而现代的职业价值则扩展为包括个人认同、加强自我价值、个人成长和成就感、人际交往等方面。
  推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有利于唤醒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反思、重建自己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意识,使自己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教师的职业自尊心、职业价值感也会得到增强。
  (三)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9]可见,教师对于教育对象、对于整个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特殊教育而言,其教育对象都是有这这样那样的缺陷,缺少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生的发展如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推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确立专业性、提升职业地位,以更高的热情和更专业的态度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从而更有利于整个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张惠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甘开鹏,郑秀娟.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1-3.
  [3]转引自台湾师范教育学会.教育专业.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序
  [4]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5.
  [5]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12.
  [6]陈琴,庞丽娟,许小辉.论教师专业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38-42.
  [7]李巧儿.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8]顾明远,转引自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01-03
  [9]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