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 2012-04-24 00:00:00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意识?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的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作为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
  教师的科研意识之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显得特别重要,是因为教育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才的社会 活动。 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具有一份自觉,具有一份清醒,具有一种事业的追求。这些特质就是教育科研意识,也是教师素质的本质特征。
  而且,教育科研意识也并不是虚玄空泛的,它是由三个要素来涵盖的。那就是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 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教育科研意识首先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教师只有以献身教育的热情和信念作为支撑物 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自觉和追求。教授知识、开发心智、启迪心灵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极其艰辛和极需牺牲精神的平凡工作,热情、执着、富有信念便成为从事这一事业所需要的最可贵的品质。教师一旦具有了这些品质,才可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活动的底蕴,才可能会有创造性的工作表现。 当然,教育科研意识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它的产生还需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为先决 条件。假如没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就不可能对教育活动会有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映,更不可能对教育科研会有卓有成效的追求和探索。
  所谓教育科研,是指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小学教育科研是广大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小学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 二、 教育科研的定位
  (一)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性教育实践活动
  1、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最大的目的和功效应当是把科学理论引人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2、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科研活动,鲜有可能探索具有开创性的未知领域,揭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规律,在宏观上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3、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学校声誉,形成名校、名师,使学校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应主要来源于研究者自身的实践活动
  小学教育科研的核心是课题研究。一项合理的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既要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问题,也要有利于发展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教育个性,更要有利于学生、学科、学校的新发展。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以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重点课题开展研究,用取得的科研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既优化教,又优化学。
  (三)、小学教育科研应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指教师要将自己作为“研究者”,在工作中研究,达到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境地。
  1、行动研究是和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行动研究能够将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2、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意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合作。
  3、教育行动研究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四)、小学教育科研评价应注重过程效益
  由于小学教育实践者在教育科研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育人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宜刻意追求纯理论的严谨和超前。为此,评价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标准应该定位于过程,主要看其课题研究是否产生了良好的过程效益。
  强调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效益,并不意味着优秀论文、著作价值的降低,更不是否认总结经验的重要意义。相反,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实现“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良性循环,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勤总结、勤动笔、勤投稿、多交流,才能达到小学教育科研的预期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的意义有二:
  1、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是人皆可师、人易为师;
  2、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学问、技能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他指出:“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
  意义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教师研究的参与,是教改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为“引子”的教,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从某种意义说是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2、教师研究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教师的教科研是教育科研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应当是教育研究的主体。
  3、教师研究可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研究具有获得快乐的精神体验,使教学实践充满激情又充满理性,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凡是想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1、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了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为: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若没有达到其原因何在?有何改进的措施与方法?②有哪些令你最为难忘或最为遗憾的教学情节?这些令你最为难忘或遗憾的教学情节是否为偶然现象?原因何在?是否含有一般的规律?由这些情节产生了什么感悟、体会等。③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与预设的设计方案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事先设想到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它的合理性?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及时?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如何?⑤下次再教这部分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学方案需作哪些修改与调整?⑥对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事件进行分析、提炼,使之上升为理论层次,适当的时候再写成研究论文。
  2、要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有了同事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引领,尤其在当前教育大变革的时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则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 “不会读书的教师就成不了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不是专业化的教师就不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关于如何备课,如何讲授课程,如何检查作业,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等问题都给了笔者很多指导。同时至少要订几份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3、养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习惯。教师要使自己真正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五种课堂教学资源:⑴教学案例资源,教学案例是教师平时教学中发现和积累的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例,应注意收集自己和别人的优秀教学案例,有效地引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经验与教训中反思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⑵教学潜在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教师教学形象、教学语言、班风学风、教学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潜在课程资源;⑶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教学信息直观,极易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特点,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⑷课外生活环境资源,知识来自于生活,课外生活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利用课外生活环境资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就会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⑸学生集体认知与经验背景教学资源,学生个体或集体的生活经验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的个性、经历、认知经验都不相同,决定着这类资源的丰富性。
  4、主动与外界联系,想办法多参加一些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只有这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
  5、把写作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等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正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会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6、务实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形式。我们不要盲目追求课题的数量、级别和获奖,要真正确立符合学校实际、对自己和学生发展有利的课题,并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
  当前,针对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实际,我们教师可以少开展理论性强而难以操作的课题研究,倡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就是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为解决或改进教学相关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摸索,不断改进,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小课题研究的理论性不太强,很重视实用,目标指向是怎样解决问题,其显著特征是“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落实在课堂”。务实的小课题研究能够解决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对课堂教学指导意义非常强,研究出来的成果也非常容易推广。
  7、以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在教学、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与困惑及时向导师汇报,以得到导师的指点。通过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自己尽快缩短与导师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