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淄博特教中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2012-04-13 00:00:00
  • 信息科研处
  • 信息科研处

  
  为了切实推进特教学校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借鉴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的特教学校课程体系,促进我校校本课程规范、有序的建设,促进残疾学生全面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特教学校实际和残疾儿童的兴趣和特殊需要,而自主研发的课程。我校根据“缺陷补偿”原理,从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入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结合淄博特教中心的传统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以融合教育为标,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上,引导残疾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目标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补偿其特殊的需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全面发展。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促进学生的身体、个性和职业需求有益成长。
  2、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学会收集处理有效信息,学会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掌握一些生存、生活、健身技能。学会创新探究,学会在困难面前,打破旧思维旧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原则
  1、课程化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要自成逻辑体系,课程编制应致力于残疾儿童对相关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体验。改变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采取以学生个体发展或社会实践问题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要把课程与残疾儿童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特殊需求、个体经验联系起来。
  2、学校特色原则
  以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能力、补偿个体生理缺失,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形成学校特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实现我校“满足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要,培养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我校校本课程注重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3、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领导、学生、家长,社会方方面面的作用,凝聚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单纯的校本教材的开发,整个开发实验必须强调对现有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评估制度作综合性的研究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以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地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使师生都得到发展。
  4、地域性与个性化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和各类别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四、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设置
  从学生的兴趣和特殊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主要开设以下盲聋两大系统共三大类校本课程:在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即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为基础,以学生学会生存生活需求为本,以缺陷补偿、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和张扬个性为宗旨,以弘扬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坚持补偿与发展融合,围绕“技能素养序列、缺陷补偿探究、兴趣特长发展”三大类别,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年完善,规范管理,努力构建“开放式、建构型”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盲聋两大系列
  1、聋部:服装、美术、美容、美发。
  2、盲部:美工、家政、生活指导、信息技术、定向行走、职业学生心理教育、视训课、视觉美术康复。
  3、结构:
  (1)基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积淀形成的课程
  (2)基于学科知识学习生成的探究活动形成的课程
  (3)基于研究性学习、特殊生理障碍需求、生活真实问题的探究活动形成的课程
  (4)基于职业需求形成的课程
  4、内容:
  1、人文素养类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内容选择:校史系列、时事与世界热点问题追踪、文学欣赏与创作系列
  2、科学素养类
  课程目标: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类课程(以实验研究为主题)
  内容选择:科学实验、网页制作、化学实验
  3、艺术素养类
  课程目标: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提高自身素养,提高生活质量。
  内容选择:舞蹈、美术、美工、琴、棋、书、画、合唱
  4、体育与康复类
  课程目标:增强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应对险境的生存本领,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
  内容选择:视觉康复训练、门球类、定向行走、职业学生心理教育
  5、生活技能类
  课程目标:依据学生自身的生理障碍情况、特点和学校的条件及可利用或开发的资源,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的特殊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
  内容选择:美容、美发、服装、视训、家政、生活指导、信息技术、儿科按摩
  五、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的学校管理:
  1)学校依据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
  2)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项目组织审议委员会进行审议。校本课程项目确定之后,学校汇编《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介绍》,及时向学生公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2、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管理
  1)接到教务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或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缺席应及时报教务处);
  2)教师在开学第2周向教研处上交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3)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或课程结束后)应将该课程实施的书面小结交教务处归档;
  4)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将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作为学校评选骨干教师等评级内容之一,所开课时要记入教师工作量。
  3、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的管理:
  1)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校本课程,(小学阶段有班主任推荐),学校同意后,应按要求认真参加学习,不得随意缺课。
  2)学生在达到出勤率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流程是:首先由教师在规定时间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提交《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和《课程纲要》。然后由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以下条件审核并确定是否准予开设。
  课程的适应性、可行性方面:申报的课程是否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相符,是否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是否与学生的缺陷补偿需求相符,是否与新课程的理念相一致。
  开发能力方面:主要对教师自身条件与申报课程需要的知识、技能条件的对比审核。
  教学条件方面:主要看学校现有的条件满足所申报课程需要的可能性。学校固然应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创设支持条件,但一门课程的开设不能以全面增添设施、条件为前提,只能量力而行。
  (2)校本课程的开设
  1)课程开发以教研组为单位,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鼓励教师个人独立开发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的实施及过程管理由学校教务处、信息科研处负责落实。
  3)校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应视同语文、数学等学科,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之中。
  4)课程资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物化成果,也是对教师开发课程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资料主要有:《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课程纲要》《教材》(自编,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教学需要而定,不作硬性要求)、《教案》等。上述课程资料按时提交给教务处统一整理建档。
  5)教务处、信息科研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6)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六、实施步骤:
  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选课目录,经学生自主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处根据每科选课的人数下发开课通知和课表,原则上每门课程满3人以上学生选课,准予开课。
  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教师申报---学校审批---编写课程纲要---编写课程方案---开课教师向学生做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排定课表----走班开课---师生共同学习校本课程----形成完整选修课讲义----课程评价---总结提高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调查报告、作品鉴定、竞赛、评比、论文、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5)期末教学总结时,将此课程专题总结,对优秀教案、课程进行表彰。
  八、保障措施
  1、领导组织保障,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路荣喜 高文龙
  副组长:张成华 孟祥力
  组员: 教务处 信息科研处相关主任 各学科教研组长 有关学科特聘老师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是教师的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必须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审议后方可执行。
  二是定期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交流会。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四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3、人员队伍保障:
  一是教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是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20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