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论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

  • 2012-01-06 09:49:43
  • 赵娟

  
  [摘 要] 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是特教学校医学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对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根据中医按摩专业的特点和盲生的生理特点,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组织和计划;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加强盲生的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使盲生早期接触临床。
  [关键词] 盲人学校 临床实习教学 教学计划 组织管理 职业道德教育
  临床实习是医学实践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盲人医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一步。它是积累临床经验的初步阶段,又是为当好按摩医生做初步准备。对于按摩医士,只有通过临床实习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逐步掌握防治疾病的各种基本按摩技能,最后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只有切实地把临床实习及其它实践性教学课作为盲人医学教学过程的极为重要环节对待,才能提高特教学校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按摩推拿人才。本文对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根据中医按摩专业的特点和盲生的生理特点,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组织和计划
  盲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由于学习环境改变了,由熟悉的学校变为陌生的按摩诊所或医院;授课方式改变了,由课堂教学变为以实践为主的学习。因此,盲生在行走、饮食、上厕所诸方面的困难随之而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首先,应确定临床实习的管理人员。班主任作为临床实习的管理人员,负责对盲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划分学习小组、定期汇报;研究解决实习阶段中盲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搜集和听取盲生对临床实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声。通过加强对盲生的思想教育,使盲生重视临床实习,从而把实习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应确定临床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盲生在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指导盲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临床诊断能力和治疗(操作)能力。在临床实习的初始阶段,有的盲生对中医按摩理论掌握得比较好,然而初次接触患者时,由于没有临床经验,往往表现出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的失态现象;有的盲生往往用理论去套用实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由于实际接触的病例与理论有时不能完全吻合,因此,盲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时会作出错误诊治;有时盲生初次临床实习,面对患者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些都必须由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
  第三,应确定临床实习不同阶段指导工作的重点。
  一般说来,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即实习的最初1个月。这个时期由于盲生情绪紧张、动作不协调,应该重点体现一个“教”字。教盲生尽快熟悉所在的医疗环境;教盲生学会观察和初步视诊,掌握基本操作规则和诊治方法。
  中期:即实习的第2个月至毕业前第2个月。这一时期盲生对所在医疗环境已较为熟悉,并掌握了基本操作规则和初步视诊方法。因此,这一时期主要是培养盲生运用知识的准确度和效率,完成实习的主要内容,如:独立诊断的能力,按摩的操作技术,常见的按摩治疗、对症处理及辅助疗法等,并指导盲生就实习的典型病例写出临床报告及体会。
  后期:即实习结束前1个月。这一时期由于实习即将结束,毕业考试即将来临,盲生思想情绪不甚稳定,治疗上容易出现差错。因此,这一阶段应重点对盲生进行医德方面的教育。教育盲生在医疗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因自己情绪上的波动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盲生全面复习,以减轻盲生因毕业考试带来的精神压力。二、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加强盲生的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给他们带来了异常沉重的心理压力,易产生自卑、孤独感,因而失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经过多年的接触,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数盲生有着强烈的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尽管有的盲生外表内向,有的外向,有的表现倔强,有的表现随和,但普遍的心理特点是他们比一般人情感更丰富,更敏感,并且自尊心更强。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指导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少照顾,多指导,少批评,多鼓励”方法, 对他们既不歧视,也不放纵,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盲生需要老师的爱心,但不希望用过分的照顾来对持他们,他们希望老师象对待普通人一样地对待他们,因而,我们在盲生遇到困难时,不是大包大揽地一味强调帮助,而是从旁加以指导,让学生自己解决困难,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还有一少部分盲生情绪不稳定,当遇到困难时,心情浮躁,不能冷静处理问题,这时教师则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而应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的潜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失误,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此外,医德教育作为对盲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进入临床阶段,置身于医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才会对医学伦理问题和医德修养有强烈的体验,这和在学校时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盲人学校比较封闭,与社会距离较远,学校往往也只偏重于理想化、规范化的教育,对现实的严峻问题、医德的消极方面涉及不多。而当盲生置身于医疗实践中时,就多渠道地接受了较多的社会信息。由于盲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和足够的思想准备,美好的理想和想象与社会的繁杂现象发生冲突,使盲生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粉饰现实的教育,让盲生全面认识社会,看清形势的主流,坚定信念,并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侧面加以剖析,使盲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我防卫的能力。当盲生进入临床实习,尤其初进入医生角色时,要不断通过医疗实践锻炼,使学生产生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紧迫感,并从心理上提高盲生对医学道德的理解。现实社会的教育比枯燥的书本教育更容易被盲生接受,因此,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盲生进行医德教育。三、改革教学方式,使盲生早期接触临床
  我国医学目前的教学方式是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特教学校医学教育也一直遵循这一方式。这一方式之所以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存在着许多优点:首先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同时,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也方便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大大地节省了财力及人力。
  但是上述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弊端:首先,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在基础教学阶段,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完全割裂、互相脱节,在强调学科系统性的同时,造成许多内容的重叠,甚至有时相互矛盾。其次,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分科越来越细,忽视医学始终是与人打交道、始终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精神,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三,基础教育阶段,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理论脱离实际,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三年学习生涯,前二年学生根本不接触医院,更没有接触到病人,不会看病、识病,在学完基础课后,在学临床专业课时才有少量的临床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实习时,才能接触到病人,临床,而学生在临床实习时,许多的基础知识也忘记得差不多了,造成了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致使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不深、不牢、不能学以致用。
  因此,我们应改革教学方式,使盲生早期接触临床。应在基础医学和专业医学的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接触病人、接触临床的机会,从上学伊始,就有目的地结合课本带领学生去医院接触患者,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使得学生面对患者时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有限,从而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医学为人服务”的理念,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参考文献:1、滕伟民.盲人按摩高等教育现状与对策[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2、郑昌新.浅谈医院实习教学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3、周至.“七结合”在盲人按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3(4).4、钟清.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22).5、吴卓洁,叶巧玲.临床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5(5).6、王华山.临床实习是提高盲人按摩技术的重要环节[J].卫生职业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