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做”中“学”——一道作业题引起的教学反思

  • 2012-01-06 00:00:00
  • 孟宪兰

  
  在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3题有一个使水位保持一定的装置,题目是这样的:
  小明在假期要外出半个月,他担心家里盆景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干掉,于是用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他这样做问什么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请用家里的器具按这种方法试试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这种方法?在批改作业时,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
  塑料瓶中装满水,排出了瓶内的空气,使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当盆景中的水面到达瓶口时,大气压支持着瓶中的水,而不流出来;当过一段时间后,盆景中的水面低于瓶口时,瓶中的水在气压和重力作用下流出一部分,同时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将有一部分空气进入瓶中,那么瓶中的压强会随之增大,直到向上的大气压强=向下的水重力+塑料瓶内部气体压强,此时空气不在进入,水不在流出,如此反复,盆景中的水将保持一定的高度。
  生活中的例子有饮水机、家禽的自动喂水装置等。
  面对着学生的作业本,我发了很长时间的呆,究竟学生描述的过程是否是实际过程哪?
  最终我“毅然”走进了实验室,让行动告诉我答案。于是按照课本上的装置模拟了一下,过程果真就如学生描述的那样,通过亲自做实验,直观形象的过程在眼前生动地得到了体现,答案自然而然地就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亦或是紧闭双眼,冥思苦想,久久不能顿悟,其实只要我们动手做一做,很多问题都会很容易地找到答案,从“做”中“学”才是学习知识的真正渠道,也是最便捷的通道,实践出真知!虽然我们可能知道这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亲自去做,忘记应该怎么去学习,怎么去求知,是嫌麻烦还是嫌浪费时间哪?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
  通过这道题,我更坚信了从“做”中“学”的理念,这是一把智慧的钥匙,能够轻松开启真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