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培教育

以爱之名 携手同行

  • 2016-03-29 10:54:38
  • 刘新 苏喜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截止3月中旬,“医教结合 智慧康复”全国特教师资培训项目工作已完成5大板块的学习。目前,项目组教师正在克服特殊儿童康复中的又一突出难题——运动能力康复。

康复前提:精准评估


  没有评估的治疗,是盲目的治疗。之前,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将运动能力评估工作放在学生入学时进行,通过简单的行为量表评估学生的表现。但整个评估过程具有简略性、开放性、主观性,结果并不完善、细致,只作为一个入学测试使用,效用比较单一。发现这些问题后,老师们试着搜集相关资料,完善评估测试体系,但由于缺乏权威、有力的指导,效果一直不理想。本阶段的学习中,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杨年煜详细的将特殊儿童运动细分为了评估与训练等几大部分,并分享了系统的评估量表,让评估真正做到了精确、合理,帮助参训教师突破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康复保障:完善训练


  有了前期精准的评估,学生身上的问题便有了针对性解决措施。不论执教听障儿童,还是面对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儿童,项目组的老师们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充满自信,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进着。
  史老师是培智部的普通老师,承担着多名学生的精细训练工作。在史老师教的孩子中,有一名叫小奇的自闭症患儿。练习用筷子夹花生时,小奇总是无法准确的完成动作。起初,史老师认为可能是小奇训练的频率不够,但增加训练次数后,效果依然不太明显。通过本轮运动板块的学习,史老师了解到视觉功能的发育同样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上肢精细运动的发育。而正是由于小奇的视觉功能存在部分局限,才导致他总是夹不准花生。依照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建议,史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训练计划,由原来“让他夹”变成了“陪他夹”。课上,史老师和小奇一起训练,由小奇控制筷子,史老师则负责帮助小奇控制筷子的方向。假如过程中小奇出现偏差,史老师便会提供一定的辅助,告知小奇如何观察,怎样瞄准。现在,小奇已经逐渐学会了自己使用筷子,速度也由原来的1分钟夹2粒花生,变成了1分钟夹8粒。这段时间以来,小奇不仅精细能力大大提高,视觉功能也有所改善。

康复动力:持久信念


  小奇的点滴转变,让教师们再次见证了专家引领、专业知识的力量。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不断将学习内容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一个渴求知识的教师必定有强大的动力和潜力,一个渴求进步的团队必定有无限的冲劲和勇气!
  今后的学习中,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医教结合智慧康复”特教师资培训项目组全体教师将按照项目组指示及校领导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力求将特教工作做得更好!